咨询电话:18702111683
article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如何提高工商业储能收益率?——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统

如何提高工商业储能收益率?——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统

更新时间:2025-01-08      点击次数:34

如何提高工商业储能收益率?——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

一、       概念讲解

电池系统:工商业储能柜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常见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等。电池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储能柜的储能容量、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电池管理系统(BMS):负责对电池组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包括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以及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均衡管理、故障诊断等功能,确保电池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能量管理系统(EMS):作为储能柜的 “大脑”,EMS 根据电网的需求、用户的用电负荷以及电池的状态等信息,制定合理的能量控制策略,实现对储能柜充放电过程的准确控制和能量的优化调度

电力转换系统(PCS):主要用于实现电能在直流和交流之间的转换,以及对储能柜输入输出功率的调节。PCS 能够将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转换为可供工商业用户使用的交流电,同时也可以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对电池进行充电;

柜体及防护系统:为储能柜内部的设备提供物理保护,具有防火、防爆、防水、防尘等功能,确保储能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img1 

二、       工商业储能发展态势

2.1 国家政策

 

我国政府对工商业储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从2023年开始,新型储能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了完善辅助市场价格机制的明确要求。此外,多个区域为储能开放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在多个地区调整了分时电价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峰谷价差,为工商业储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盈利空间。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技术方向

工商业储能系统正朝着更高能量密度、更长使用寿命、更高充放电效率以及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材料和电池技术,提高储能系统的集成度,优化散热、消防等辅助设施,都是当前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此外,探索新型电池材料如钠电池、液流电池等,以降低对传统锂电池的依赖,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些技术创新将有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推动工商业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3市场竞争策略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工商业储能企业开始从初期的低价竞争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能力和价值挖掘转变。企业不仅关注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更加注重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收益和售后服务能力。这种策略的转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市场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具备全栈自研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和综合运营管理能力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2.4 展望未来

工商业储能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工商业储能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电成本的重要手段,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工商业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工商业储能将与分布式光伏、风电等能源形式深度融合,形成分布式能源微网,为能源系统的转型和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三、       工商储能量管理解决方案

3.1 工商业储能收益模式

峰谷套利:这是工商业储能最基础且最常见的收益模式。用户可以在电价低谷时,以较低的价格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然后在电价高峰时,由储能电池向负荷供电,从而实现峰值负荷的转移,并从峰谷电价差中获取收益。这种模式的收益与当地的峰谷电价差密切相关,价差越大,收益越高;

IMG_256 

新能源消纳:随着光伏等新能源在工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消纳成为工商业储能的另一种重要收益模式。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当发电量超出用户所需时,多余的电量可以存入储能系统中,待发电量不足时再由储能系统向用户供电。这不仅可以平滑发电量和用电量,提升光伏发电的消纳率,还可以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实现用电利益。此外,一些地区还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增加了新能源消纳的收益

img3 

配电增容: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工商业用户原有的配电容量可能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这时就需要申请增加容量。储能系统可以在短期用电功率大于变压器容量时,继续快速充电,满足负荷电能需量要求,从而避免用户因配电容量不足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扩容。这不仅可以降低用户的变压器投资及扩容周期,还可以降低变压器的使用成本

IMG_256 

IMG_256 

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是工商业储能的一种新兴收益模式。用户可以将储能系统作为电力市场的交易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买卖。通过双边协商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挂牌交易等方式,用户可以在电力市场中实现电能的买卖,从而获取收益。这种模式的收益与电力市场的价格波动密切相关,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IMG_256 

电力辅助服务:电力辅助服务是指储能系统参与发电侧市场交易,为电力系统提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通过参与这些服务,储能系统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这种模式的收益与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需要用户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IMG_256 

3.2 解决方案组网构架

img8 

四、       储能能量管理软件特色界面

数据库管理添加厂站、设备参数、遥测参数、遥信参数、电度参数、SOE参数、定值参数、模板库、计算公式、设备联动、视频联动、用户管理。

img9 

通讯管理支持TCP、UDP、串口等,支持的通信协议:Modbus RTU、Modbus TCP、101/103/104、CDT、第三方私有协议,允许用户自己开发新的规约,不断加入到系统中。

img10 

图形组态:实时监测(PCS、BMS、电表、温湿度等),设备控制(温控、照明等),曲线报表、视频监控。

img11 

人机界面:设备监控、曲线报表、控制策略、历史事件。

img12 

储能侧计量对储能的充放电压、电流、功率、电量进行监测。

img13 

控制策略支持削峰填谷、需量控制、防逆流等控制策略;并支持控制策略自定义配置。

img14 

事件查询支持按照不同设备、类型、时间进行事件查询;支持对事件进行等级划分;支持对查询结构进行导出、打印;支持自定义查询日期。

img15 

五、       相关硬件产品

5.1 储能能量管理系统

Acrel-2000ES实现储能设备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统计分析、异常告警、优化控制、数据转发等;策略控制:计划曲线、需量控制、削峰填谷、备用电源等。

img16 

5.2 触摸屏电脑

PPX-133L,1)承接系统软件2)可视化展示:显示系统运行信息。

XSX09432 拷贝 

5.3 交流计量表计

DTSD1352,集成电力参量及电能计量及考核管理,提供各类电能数据统计。具有谐波与总谐波含量检测,带有开关量输入和开关量输出可实现“遥信”和“遥控”功能,并具备报警输出。带有RS485 通信接口,可选用MODBUS-RTU或 DL/T645协议。

HG9A9450 

5.4 直流计量表计

DJSF1352,表可测量直流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以及正反向电能等;具有红外通讯接口和RS-485通讯接口,同时支持Modbus-RTU协议和DLT645协议;可带继电器报警输出和开关量输入功能。

DJSF1352系列直流电表_04 

5.5 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ARTM-8L,适用于多路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支持测量8通道温度;每一通道温度测量对应2段报警,继电器输出可以任意设置报警方向及报警值。

XSX09645 

5.6 通讯管理机

Anet-2E8S1,能够根据不同的采集规约进行水表、气表、电表、微机保护等设备终端的数据采集汇总;提供规约转换、透明转发、数据加密压缩、数据转换、边缘计算等多项功能;实时多任务并行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转发,可多链路上送平台据。

IMG_0421 

5.7 串口服务器

Aport,功能:转换“辅助系统”的状态数据,反馈到能量管理系统中。1)空调的开关,调温,及断电(二次开关实现);2)上传配电柜各个空开信号;3)上传UPS内部电量信息等;4)接入电表、BSMU等设备。

XSX02138 

5.8 遥信模块

ARTU-KJ8,1)反馈各个设备状态,将相关数据到串口服务器;2)读消防1/0信号,并转发给到上层(关机、事件上报等);3)采集水浸传感器信息,并转发给到上层(水浸信号事件上报);4)读取门禁程传感器信息,并转发给到上层(门禁事件上报)。

HG9A5294 

六、       结语

如果以上的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引起了您的兴趣,您可直接联系我,可以给您发详细的产品资料和完整解决方案~

关于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方面,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跟我私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本网站长期更新大家感兴趣的解决方案和电气产品,大家如果有其他感兴趣的产品也可以随时联系我沟通哦~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联系人:李明君
  •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育绿路253号
  • 邮箱:2802943235@qq.com
  • 手机:18702111683
关注我们

欢迎您加我微信了解更多信息

扫一扫
电瓶车充电桩禁止非法改装
版权所有 © 2025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智慧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