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详细介绍
品牌 | 安科瑞/Acrel |
---|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传统园区能源管理模式正面临深刻变革。过去,园区依赖单一电网供电,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高,且在恶劣天气或电网故障时易陷入瘫痪。而今,随着分布式能源(如光伏、风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园区微电网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成为破解能源安全、经济性与可持续性难题的关键抓手。
这一系统通过集成“源-网-荷-储"多环节,结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实现电、热、气等多种能源的协同优化与动态调度。它不仅是园区能源管理的“智慧大脑",更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微观实践。本文将从系统定义、核心架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全面解析园区微电网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创新逻辑与实践路径。
园区微电网综合能源的管理系统(PIES-EMS)是集成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监控保护装置及能源管理平台的智能化系统,旨在实现园区内电、热、气等多种能源的协同优化与高效利用。其核心架构可分为三层:
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柴油发电机等备用电源。
储能系统:锂电池、超级电容等,用于平抑新能源波动、实现削峰填谷。
负荷侧:工业设备、空调、照明等可调负荷,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负荷。
能源网络:电力、热力、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实现能源的传输与分配。
微电网控制器:集成监控、保护、调度功能,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如电压、电流、功率),执行故障隔离与自愈。
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算法优化能源分配,协调源-网-荷-储互动,支持并网/离网模式切换。
层数据采集与传输: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能源生产、消耗、设备运行等数据。
云计算与AI分析:基于历史数据与气象信息,预测可再生能源出力及负荷需求,动态调整调度策略。
用户交互平台:提供移动端APP、数据大屏等工具,支持管理者远程监控与手动干预。
实时监测与优化:通过AI算法分析能源流向,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例如,光伏发电过剩时自动存储至储能系统,夜间释放供电。
削峰填谷:利用储能系统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降低用电成本。宁波某铜业项目通过此策略,年节省电费超千万元。
多能互补:协调光伏、储能、柴油发电机等能源,弥补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缺陷,保障供电稳定性。
需求响应:响应电网调度指令,通过调整负荷或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补贴收益。
绿证交易:将清洁能源发电量转化为绿色证书,参与碳交易市场,提升园区绿色形象与经济效益。
柔性扩容:短期用电功率超过变压器容量时,储能快速放电满足需求,避免设备升级成本。
碳排放追踪:统计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生成碳足迹报告,助力企业制定减排策略。例如,某烟草公司光储充项目通过系统优化,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
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园区内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利用率,减少弃风弃光现象。
故障隔离与自愈:电网故障时自动切换至离网模式,保障关键负荷(如生产线、数据中心)持续供电。
安全预警:对设备过载、电池过充/过放等异常状态发出警报,防止系统崩溃。
能源特点:负荷稳定但能耗高、存在大量工艺余热、用电需求24小时连续。
运行策略:实施"基荷+调峰"运行模式、余热梯级利用(发电→供热→制冷)、高耗能设备避峰运行、参与电力需求响应。
能源特点:日负荷曲线波动大、空调负荷占比高(40-60%)、存在明显峰谷电价套利空间。
运行策略:空调负荷柔性调控、光储充一体化运营、基于人流量预测的能源调度、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能源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存在数据中心等高耗电设施、建筑节能潜力大。
运行策略:实现PUE持续优化、备用电源无缝切换、数据中心高密度用电监控、智能配电房监控。
能源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存在重要医疗负荷、用能种类复杂。
运行策略:重点负荷分级保障、医疗气体智能监控、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实现能源安全预警。
实时监测市电、光伏、储能等68项关键参数,动态呈现能源拓扑网络,负荷预测准确度高达95%!
三维建模+GIS地理信息,让能源数据“活"起来,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掌控全局。
削峰填谷:储能设备在电价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某光伏电站案例显示,电费支出减少20%!
柔性扩容:用电超载时,储能系统秒级响应放电,避免变压器过载风险,某高速项目峰值负荷降低30%!
内置碳排放核算模型,自动生成报告,某半导体工厂光伏消纳率提升至85%,碳排放强度对标行业基准!
电气火灾预警响应迅速,孤岛运行模式保障关键负荷不断电,浪涌保护设备在线诊断,运维效率提升3倍!
聚合光伏、储能、充电桩资源,参与电网调峰或电力市场交易,某能源集团案例中,用户综合用能成本下降18%-25%!
园区微电网综合能源的管理系统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能源革命与“双碳"战略的微观实践。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重构了园区能源的生产、传输与消费模式,实现了经济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多赢。未来,随着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渗透,以及电力市场机制的完善,微电网系统将向更高效、更灵活、更开放的方向演进,成为零碳园区、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
在这场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园区微电网综合能源的管理系统正以“小系统"撬动“大变革",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与智慧范式。
产品咨询
电话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