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中和光储直柔微电网解决方案
引言:迈向碳中和时代的企业能源革命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坚定落实“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企业正面临碳排放约束收紧、用能成本上升的全新挑战。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已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碳中和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必然要求。在此进程中,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是关键突破口。“光储直柔” 作为一种集成创新、多能互补的先进能源解决方案,正是一场企业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清晰路径,赋能企业在碳中和浪潮中赢得先机。
一、 解决方案政策背景
光储直柔技术凭借其创新性与前瞻性,已赢得业界广泛认同与积极实践,国家层面及各部委、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从资金扶持、标准制定到示范项目推广,构建起多层次、多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光储直柔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生态。
二、 什么是光储直柔?
“光储直柔”技术,简称PEDF(photovoltaics, energy storage, direct current and flexibility),是指在建筑领域综合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与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集成系统。该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新型建筑配电体系。
“光”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屋顶光伏与立面光伏;
“储”指分布式储能技术,以电化学储能电池为主,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安全、经济与高效存储;
“直”指直流配电技术,即将建筑配电网由传统交流转变为低压直流形式,具备结构简单、控制便捷、传输效率高等优势;
“柔”指柔性交互技术,即建筑能够根据清洁能源发电状况动态调节用电负荷,实现用电需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之间的实时平衡与协同。
三、 光储直柔典型拓扑架构
3.1 直流母线电压等级
DC 750V:常采用的电压等级。例如,在某些项目中,系统设置了DC 750V的直流母线电压,并通过变换器降压馈出DC 220V的电压等级,以供电给LED灯具等负荷。
±375V双极性母线:在一些系统中,采用±375V的双极性母线,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两个供电电压层级(即+375V和-375V),有利于简化电压层级并提高供电灵活性。
其他电压等级:除了上述常见的电压等级外,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设计,还可能采用其他电压等级的直流母线,如DC 480V、DC 600V等。
3.2 用电设备接入电压等级
大功率设备:如空调、充电桩等,可能接入较高的电压等级,如DC 750V或±375V双极性母线中的某一极。
小功率设备:如插座、照明灯具等,可能接入较低的电压等级,如DC 220V或更低的电压等级(如48V以下,以确保安全性)。
3.3 单端单路辐射状结构
适用于一般直流负载集中区,如居民住宅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功率较大的储能电站等场所,以及直流配电系统的建设初期和过渡期宜采用该网架结构。
3.4 双端结构
具备供电范围大、供电可靠性较高的特点,适用于容量较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工业园区、重要负荷区等供电场所。
四、 解决方案应用场景
高耗能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电子厂、数据中心等领域,电力成本在企业运营总成本中占据显著比重,同时面临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能源转型需求尤为迫切。
物流仓储园区:通常具备大面积的闲置屋顶资源,适宜规模化部署光伏发电系统;加之冷链仓储等环节能耗很高,应用“光储直柔”系统可有效实现能源自给与用电优化。
办公园区与商业楼宇:空调、照明、电梯等用电负荷集中且容量大,具备良好的可调节特性,可通过柔性控制策略实现能效提升和需量管理,降低运行成本。
充电站/充电园区:作为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的核心场景,“光储直柔”系统可与其天然结合,通过智能调度实现有序充电、V2G(车辆到电网)等双向互动功能,有效缓解电网压力,提升运营经济性。
五、 解决方案平台功能简介
光储直柔管理系统作为微电网园区与建筑能源管理的核心平台,通过集成“源网荷储”全环节运行数据采集与监视功能,实现了对光伏发电、储能装置、柔性负荷及配电系统的全息感知与动态管控。系统具备数据采集传输、智能存储、可视化展示、状态诊断及异常告警等综合能力,可直观呈现电量消耗、碳排轨迹、设备工况等关键指标,为能源管理提供多维数据支撑。
基于电力监控数据深度分析,系统支持分层级、多维度的运行状态可视化展示,涵盖子系统级监控与全局态势研判,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推动光储直柔微电网向经济高效、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的运营模式升级。具体功能模块包括:
5.1 全要素运行监测
构建电站数字拓扑模型,实现设备级实时监控与策略执行跟踪;
集成态势感知算法,动态评估系统运行健康度;
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支持运行效能量化分析。
5.2 精准功率预测
开发分布式光伏、充电设施、空调负荷等差异化预测模型;
提供日前及日内多时间尺度预测服务,为调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5.3 全链条碳排管理
建立碳排放流动态追踪模型,实现源-网-荷-储全环节碳足迹核算;
开发碳排热力图可视化工具,精准定位减排潜力节点;
基于大数据分析生成定制化减碳策略,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5.4 智能优化调度
经济优化调度:构建能耗-成本-碳排多目标优化模型,支持分时电价机制下的运行策略动态调整;
安全稳定调度:集成网供功率平滑控制与电压质量调节功能,确保微电网与大电网友好互动;
需求响应调度:开发可中断负荷快速响应机制,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市场。
该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决策优化的闭环控制,为光储直柔微电网的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与综合能效水平。
六、 解决方案收益分析
直接经济收益: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低,用户自发自用可省日常用电成本,多余电量售予电网能开辟额外收益渠道。
降低用电成本:储能技术通过传统电池、梯次及 V2G 移动储能等方式,谷期充电、峰期放电,优化用电成本结构。
创造额外收益:V2G 技术让车主有新盈利机会。如在家充电 0.5 元/度,峰时在公司放电 1.1 元/度,日放 30 度电可赚 18 元差价,长期基本能赚回电费。
环境收益显著:以 100kWp 光伏微网系统为例,年供近 12 万度新能源电,节约标准煤 42 吨,减二氧化碳排放 120 吨、碳粉尘 32 吨,利于改善空气与减缓气候变化。
节省建设成本:微网融合光伏与储能,能自主调节电力供需,节省充电设备配电增容费,减少电力基建投资,降低用户前期投入。
助力碳中和:新能源广泛应用,尤其是微网与 V2G 结合,缓解充电桩对电网冲击,实现“零碳”车用“零碳”电,支持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七、 解决方案典型配套产品
电话
微信扫一扫